科達制造參股公司藍科鋰業2022年共實現碳酸鋰產量約3.10萬噸,銷量約3.03萬噸,庫存量0.42萬噸,達成營業收入114.95億元、凈利潤79.16億元,對公司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的影響為34.50億元,公司并于全年內共獲得藍科鋰業分紅金額近30億元,公司戰略投資業務步入收獲期。

圖片來源:科達制造

圖片來源:科達制造

4月14日晚間,科達制造(600499)披露2022年年度報告。2022年,公司實現營收111.57億元,同比增長13.8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2.51億元,同比增長322.66%。公司核心業務及投資收益均取得歷史好成績。

科達制造近三年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單位:萬元)

科達制造近三年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單位:萬元)

年報顯示,科達制造的主要業務為建筑陶瓷機械、海外建材、鋰電材料及裝備的生產和銷售,戰略投資以藍科鋰業為主體的鋰鹽業務。

其中,從鋰電材料及裝備業務來看,科達制造負極材料布局始見規模,鋰電材料裝備正式起航。2022年,公司鋰電材料實現營業收入12.10億元,同比增長179.89%,主要是子公司負極材料產能的釋放以及新能源產業的高速發展導致鋰電材料需求大幅增長,公司鋰電材料銷售量價齊升。

具體來看,負極材料方面,科達制造于2015年開始進入鋰電池負極材料領域,主要從事石墨化代加工,以及人造石墨、硅碳復合等負極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相關產品應用于鋰離子電池中。公司鋰電材料業務主要以子公司福建科達新能源、安徽新材料為經營主體,以儲能電池領域應用為主,目前已形成“鍛后焦-石墨化-人造石墨”一體化,以及新型負極材料研發的產業鏈布局。

2021年以來,科達制造重點圍繞福建子公司推進負極材料一體化工廠建設,2022年,子公司福建科達新能源一期項目中“4萬噸/年石墨化”的產能建設建成投產,并逐步釋放石墨化產能,1萬噸/年人造石墨生產線已于2023年一季度建成。同時,公司同步啟動了福建科達新能源二期5萬噸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重慶三期5萬噸負極材料項目的籌建工作,預計將于2023年建設完畢。

鋰電材料裝備方面,科達制造依托30年裝備制造的技術、經驗以及8年鋰電材料行業的探索積累,于2022年正式設立鋰電裝備研究院,戰略性開啟鋰電材料裝備業務,后續將圍繞燒成設備進一步完善前后端產品線,并輸出自動化生產線。2022年,公司鋰電材料裝備業務實現焙燒窯、預碳化回轉窯、二次炭化輥道窯、石墨熱處理隧道窯、自動裝鍋系統等銷售,接單合計約3億元。

自建產能布局鋰電業務外,科達制造還以投資收益反哺戰略探索,挖掘協同業務發展潛力。

2017年,科達制造在原有負極材料相關業務的基礎上,通過參股藍科鋰業布局碳酸鋰深加工及貿易等相關業務。2022年,藍科鋰業2萬噸/年電池級碳酸鋰項目全線貫通,完成1+2萬噸/年碳酸鋰產能構建。隨著碳酸鋰產品市場價格快速上漲及藍科鋰業新增產能的釋放,藍科鋰業全年共實現碳酸鋰產量約3.10萬噸,銷量約3.03萬噸,庫存量0.42萬噸,達成營業收入114.95億元、凈利潤79.16億元,對公司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的影響為34.50億元,公司并于全年內共獲得藍科鋰業分紅金額近30億元,公司戰略投資業務步入收獲期。

與此同時,科達制造于2022年還出資1.5億元參與設立廣東科達南粵新能源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通過股權投資形式主要投資于廣汽埃安增資項目,助力公司負極材料業務的未來協同;同時,公司出資13億元參與設立嘉興科達金弘鹽湖產業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最終投資于鹽湖股份0.93%股票,加強與藍科鋰業控股股東鹽湖股份的粘性,共同促進藍科鋰業的長期發展。此外,公司亦著眼于非洲市場,于2022年底啟動了鋰礦、石墨礦的勘探工作,積極考察并論證未來公司鋰電板塊的潛力方向及可行性。

展望未來,科達制造表示,將新能源產業與公司傳統機械主業高度協同,打造差異化核心競爭力,實現陶瓷機械、海外建材、鋰電三大業務板塊的齊頭并進。

其中,針對鋰電業務板塊,科達制造提出百億新能源目標,即深耕鋰電材料,發力鋰電裝備,打造綜合性新能源領先企業。下一階段,公司將圍繞重點客戶的業務拓展,支持負極材料的產能釋放,并協同陶瓷機械技術優勢發力鋰電材料裝備,并進一步延伸至新能源裝備領域,實現百億規模的跨越,5年內構建60%負極材料、40%鋰電/新能源裝備的業務結構。

鋰電材料業務方面,科達制造后續還將圍繞福建基地啟動擴產技改項目,合計形成國內15萬噸人造石墨產能。與此同時,公司積極關注海外市場,將擇機協同境外資源啟動5萬噸負極材料的海外產能建設,逐步成長為我國具有較強影響力的鋰電池負極材料供應商。

鋰電裝備業務方面,將定位為科達制造戰略性新引擎和綠色轉型催化劑,第一階段,公司將主要以燒成設備為主的鋰電材料裝備業務進行發力,逐步延伸正極、負極、電池回收等整線解決方案;長期來看,將通過共性技術的橫向拓展,向新能源裝備行業延伸并進行技術復制,最終實現新能源裝備領先企業。

鋰鹽等戰略投資業務方面,科達制造將與藍科鋰業控股股東共同支持、推動藍科鋰業的綜合性改革,基于其現有的3萬噸碳酸鋰產能,支持提升藍科鋰業產能利用率,同時,通過投資收益助力鋰電業務及產業鏈的發展。此外,公司也將持續關注國內外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投資機會,并借助陶機及建材板塊在海外已建立的渠道、團隊優勢,基于保障供應、降低成本、抵御周期波動的考慮,考察并探討資源布局。

[責任編輯:張倩]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負極材料
藍科鋰業
科達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