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乘聯會發布消息,2023年開年后,新能源補貼政策如期收回,又因春節假期提早到1月,故1月全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銷量急劇下跌,進入2月逐步平穩回暖,3月全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雖然受到燃油車促銷潮干擾,但仍保持回暖走勢。隨著近期碳酸鋰降價趨勢明顯,部分廠商一季度產銷主動減速,實現生產端降本。
乘聯會綜合預估,3月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銷量60萬輛,環比增長20%,同比增長30%;預計一季度新能源車廠商銷量148萬輛,同比增長25%,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車開門紅基本實現。
2023年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逐漸向好,同時,進入2023年,國內電池新能源產業鏈企業擴產、簽約的利好消息也接連不斷。據電池網不完全統計,2023年一季度,國內電池新能源產業鏈企業相繼公布的新投建項目多達111個,其中有94個項目公布投資金額,整體投資高達5099.94億元,百億級別項目達24個,較去年同期相比進一步提高。
具體來看,在電池領域,電池網統計在內的34個項目中,27個項目公布了投資金額,投資總額約2147.5億元。
在正極材料及上游原材料領域,電池網統計在內的34個項目中,28個項目公布了投資金額,投資總額約1556.24億元。
在負極材料領域,電池網統計在內的4個項目,均公布了投資金額,投資總額約33億元。
在電解液領域,電池網統計在內的8個項目,均公布了投資金額,投資總額約229.8億元。
在隔膜領域,電池網統計在內的5個項目,均公布了投資金額,投資總額約300億元。
在銅箔、鋁箔領域,電池網統計在內的7個項目中,6個項目公布了投資金額,投資總額約185億元。
在電池回收領域,電池網統計在內的12個項目中,9個項目公布了投資金額,投資總額約546.4億元。
在電池設備、電池結構件等領域,電池網統計在內的7個項目,均公布了投資金額,投資總額約102億元。
回首2023年一季度,我們可以看到電池新能源行業有這樣幾個特點:
電池投資依舊熱情高漲 二三線企業成擴產主力軍
從2023年一季度投資擴產表中可以看出,電池投資依然熱情高漲,不過可以發現,與此前由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頭部企業快速擴產不同,億緯鋰能、國軒高科、贛鋒鋰業、蘭鈞新能源等二三線電池企業成為此次產能擴建的主力軍。
相關人士指出,受此前原材料動蕩、需求量激增等因素影響,越來越多的車企為了打造更穩定的供應鏈體系,紛紛通過各種方式尋求“二供”甚至“三供”,包括不同車型會采用不同電池供應商,這無疑成為二線廠商集中擴產的重要動因。
另外,一季度投資擴產當中,儲能電池投資額愈發加大。例如,林源集團擬在內蒙古烏拉特中旗投資370億元建設新能源及相關產業項目,包括6.5GWh鋰電池生產制造項目、4GWh全釩液流電池生產制造項目、200MW/800MWh全釩液流共享儲能項目、3GW集中式+分散式風力發電項目、1GW集中式+分散式光伏發電等項目;盛虹集團擬在江蘇省張家港經開區投資306億元建設60GWh儲能電池超級工廠和新能源電池研究院項目,產品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船用動力、電動特種車、專用車和新能源發電側、電網側、工商業及家庭用戶側、通信基站、數據中心儲能等領域等。
此外,目前依然有諸多新玩家入局電池領域。3月31日,黑芝麻公告,公司擬將下屬全資子公司——江西小黑小蜜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的經營業務轉型為儲能鋰電池生產經營,并在江西南昌新建區投資35億元,建設磷酸鐵鋰儲能鋰電池生產基地。該基地將建設三條方形磷酸鐵鋰電池生產線,建成達產后將形成年產8.9GWh的儲能電池的產能規模。
值得關注的是,2023年一季度投資擴產中出現越來越多新型電池技術,例如雄韜股份投資105億元擬在湖北荊門建設15GWh鋰電和10GWh鈉電產業園;清陶能源總投資100億元的15GWh清陶能源動力固態電池儲能產業基地簽約落地四川成都市;雷天溫斯頓擬投資70億元在江西省德興市建設儲能類稀土水溶性鋰釔電池智能制造項目……
面對動力電池市場競爭加劇、友商擴產、車廠自建產能等情況,寧德時代曾毓群在公司2022年業績說明會上表示,電池產量無序擴張可能會影響一些二三線電池廠商,但不會影響寧德時代。而低質量、低水平的電池產能大量重復建設一哄而上就會一哄而散,影響產業健康發展,這需要相關部門關注及疏導。
業內認為,目前存活下來的動力電池廠商仍有較大機會,這也是資本加持動力電池領域的重要原因。而各大動力電池企業做出相關產能規劃,也是為了吸引資本市場的關注。要想在未來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需要提前做好一定的準備。
出海建廠步伐普遍加快 期望融入全球供應鏈
近兩年來,我國動力電池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的步伐普遍加快,據了解,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蜂巢能源、億緯鋰能、遠景AESC、孚能科技等在內的一眾國內動力電池企業,有的已經在海外建立大型動力電池工廠,有的也宣布即將自建工廠,從而更好地配套海外車企,搶占市場份額。
2023年一季度,國軒高科宣布與歐洲電池制造商InoBat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將憑借各自的技術優勢、互補能力,以及共同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攜手探索包括在歐洲合資建設40GWh產能在內的合作機會,推動動力電池和儲能領域的變革。
另外,豪鵬科技也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拓寬國際市場,公司擬通過全資子公司香港豪鵬國際有限公司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在越南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豪鵬科技(越南)有限公司。公司表示,東南亞市場對消費類電池的需求不斷增加,部分客戶在東南亞布局,為滿足客戶需求,保障交付,公司計劃在越南建設制造基地。
不僅如此,從一季度投資擴產項目來看,除電池企業以外,材料廠商也開始逐漸走出國門,與海外電池廠共建配套工廠。
2月24日,龍蟠科技公告,公司擬通過其下屬公司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中爪哇省三寶壟市投資設立項目公司,通過項目公司投資開發建設“新能源汽車動力與儲能電池正極材料規?;a項目”。項目總投資約為2.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億元),項目規劃建設12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產能。
3月24日,格林美與韓國SK On、ECOPRO簽訂諒解備忘錄,格林美下屬子公司GEM韓國將牽頭聯合SK On、ECOPRO等上下游企業,以合資方式在韓國新萬金國家產業園區內投資PCAM制造工廠及相關配套項目,2023年-2026年累計投資額為1.21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4億元)。
3月27日,長遠鋰科公告,公司近日與Axens Group友好協商,就后續雙方在三元正極材料領域進行合作,以促成在歐洲設立正極材料生產工廠事宜簽署合作備忘錄。
盡管市場份額開始持續擴大,但國內電池產業鏈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風順,想要快速融入全球供應鏈,對于國內動力電池企業來說是非常大的考驗。有業內人士此前對電池網表示,為就近配套國際客戶,提升海外影響力,電池企業海外建廠是大勢所趨,但也面臨諸多挑戰,例如歐洲部分地區電力成本和人工成本是國內的四五倍,再加上環保政策與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投資需慎重。
原材料價格下降明顯 產業鏈加強協同合作
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持續悲觀,原材料價格也持續下跌。
3月27日晚間,尚太科技發布公告,公司位于河北石家莊無極縣里城道南沙公路西側的生產基地自3月28日起陸續停產。對于停產里城道基地的原因,尚太科技將其歸結為兩大因素:一是負極材料需求放緩,二是公司自身降本增效需要?!?/p>
尚太科技在公告中分析稱,從需求來看,2023年開年以來,新能源電動汽車增速放緩,動力電池市場受去庫存影響,鋰電池客戶排產不積極,導致整個負極材料市場需求增長放緩甚至疲軟。
從投資擴產項目中也能夠看出,2023年一季度負極材料領域投資項目也僅有4個。EVTank數據顯示,從供給來看,經過前幾年行業大幅度擴產,包括行業頭部企業在內的負極材料廠家均進入產能釋放期,行業以石墨化工序為核心的有效產能大幅增長,整個負極材料行業供需已經反轉,面臨產能過剩的局面。
25萬元/噸的碳酸鋰價格,被業內認為是不少宜春云母提鋰企業的利潤盈虧點。有消息稱,碳酸鋰價格已跌至20萬元每噸,面對近日急速下降的碳酸鋰價格,江西宜春部分提鋰企業已經開始選擇停產。據國新證券研報,目前宜春擁有云母提鋰技術和成熟產線并擁有鋰云母礦的企業主要有四家,分別為永興材料、江特電機、九嶺鋰業、南氏鋰電。
此外,目前,電池企業攜手材料企業打造項目成趨勢。例如德景源/比克電池/賽德力制藥在江蘇南通共同打造年產5萬噸錳系新能源材料項目;寧德時代/洛陽鉬業擬在南美玻利維亞建造兩個鋰提取廠;瑞福鋰業/億緯鋰能在山東泰安打造新能源電池前驅體材料項目;同時,材料企業攜手打造一體化項目也愈發常見。例如永青股份/格林美/偉明環保/新宙邦在浙江溫州共建溫州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園項目;廈鎢新能/盛屯礦業在貴州福泉共建年產10萬噸三元前驅體項目;江特電機/富臨精工在江西宜春共建年產5萬噸磷酸二氫鋰一體化項目……
產業鏈之間的縱向整合與企業相互結為戰略聯盟的趨勢,不僅可以穩定原材料的供應以及成本問題,為企業帶來比較顯著的降本效應,同時也可以擴寬自己的產業鏈。
結語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日前表示,由于國6升級清庫存,燃油車大幅降價是短期現象,可能對新能源車電動化率有點影響。但是新能源車的綜合競爭力已高于燃油車,電動化率提升的大趨勢不變。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近日也對外表示,新能源汽車無疑是汽車行業的發展方向,前景光明,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應該在已經取得的成績基礎上,更多著力于抓住新技術發展機遇,著眼于長遠,積極推出新產品,在技術、服務和品牌力等方面努力。
當下正處于全球新能源爆發期,雖然近期國內新能源車市場并不理想,但從長遠來看,機遇與挑戰是并存的。當前,電池產業鏈投資擴產熱情愈發高漲,對企業而言,擴張的一方面是客觀需求的支撐,另一方面則是說明行業整體暴利期已成為過去式,想要實現更好的盈利情況,還是需要依靠規模效應、技術的提升以及成本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