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家能源局近日聯合印發《新型儲能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5個標準在規劃中,要求根據新型儲能技術現狀、產業應用需求及未來發展趨勢,結合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思路,逐步建立適應我國國情并與國際接軌的新型儲能標準體系。

兩部委印發《新型儲能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為充分發揮標準在新型儲能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基礎性和引領性作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家能源局近日聯合印發《新型儲能標準體系建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205個標準在規劃中,要求根據新型儲能技術現狀、產業應用需求及未來發展趨勢,結合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思路,逐步建立適應我國國情并與國際接軌的新型儲能標準體系。

《指南》提出,2023年制修訂100項以上新型儲能重點標準,加快制修訂設計規范、安全規程、施工及驗收等儲能電站標準,開展儲能電站安全標準、應急管理、消防等標準預研,盡快建立完善安全標準體系,結合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需求,初步形成新型儲能標準體系,基本能夠支撐新型儲能行業商業化發展。

《指南》明確,到2025年,在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可逆燃料電池儲能、超級電容儲能、飛輪儲能、超導儲能等領域形成較為完善的系列標準;加強與國內外標準化組織技術交流,著力打破產業發展瓶頸,規范引導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障儲能電站安全;加大國際標準化力度,深度參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標準化工作,支撐標準走出去。逐步構建適應技術創新趨勢、滿足產業發展需求、對標國際先進水平的新型儲能標準體系。

《指南》按照新型儲能電站的建設邏輯,綜合不同的功能要求、產品和技術類型、各子系統間的關聯性,將新型儲能標準體系框架分為基礎通用、規劃設計、設備試驗、施工驗收、并網運行、檢修監測、運行維護、安全應急八個方面。

新型儲能標準體系架構

新型儲能標準體系架構

按照新型儲能電站的建設邏輯,綜合不同的功能要求、產品和技術類型、各子系統間的關聯性,將新型儲能標準體系框架分為基礎通用、規劃設計、設備試驗、施工驗收、并網運行、檢修監測、運行維護、安全應急八個方面。

1.基礎通用。基礎通用類標準主要對新型儲能標準體系中的共性技術進行規定。其中,基礎類主要涉及新型儲能領域的術語、圖形、符號、編碼等方面標準;通用類主要根據不同的儲能應用場景,提出涉及全局性的要求。

2.規劃設計。規劃設計類標準主要對新型儲能電站規劃研究、勘察設計、評估、工程建設和生產運行全過程技術管理以及對儲能系統的建設條件、選型配置進行規定,從電站規劃、電站勘察、系統集成、電站設計、電站節能與環保評估以及電站各專業及關鍵設備技術監督、運行指標評價、后評價、設備監造、項目管理以及技術經濟等方面提出相關要求。

3.設備試驗。設備試驗類標準主要對新型儲能電站主要設備及系統的技術要求、試驗檢測等進行規定,主要包括各種儲能設備本體、管理系統、功率控制系統、監控系統等主要設備技術要求及儲能系統、儲能電站接入電網技術要求,梯次利用電池及系統技術要求等方面標準。

4.施工驗收。施工及驗收類標準主要對新型儲能電站工程施工、安裝、驗收進行規定,包括電站土建及各系統設備安裝、調試、啟動驗收、項目交接、施工質量評定等方面標準。

5.并網運行。并網運行類標準主要對新型儲能系統接入電網技術要求以及測試方法、運行控制進行規定,包括儲能系統接入電網電能質量、功率控制、電網適應性、接入電網測試等技術要求。

6.檢測監測。檢測監測類標準主要對電力儲能電站及主要設備檢驗、監測進行規定,包括型式試驗、出廠檢驗、現場試驗等檢測試驗方法和狀態監測等標準。

7.運行維護。運行維護類標準主要對電力儲能電站運行、維護檢修進行規定。包括電站運行監視、運行操作、巡視檢查、異常運行及故障處理等方面運行要求、設備及系統維護要求等方面要求。

8.安全應急。安全應急類標準主要對新型儲能電站建設、運行階段的安全等進行規定,提出電化學儲能電站設備設施安全、操作安全、運行安全、專屬安全設施配置和維護等方面技術要求以及儲能電站應急管理方面相關要求,涵蓋儲能電站建設、運行、維護、檢修、消防、試驗等方面。

此外,今年1月,國家能源局還印發《2023年能源監管工作要點》提出,建立健全用戶參與的輔助服務分擔共享機制,推動調頻、備用等品種市場化,不斷引導虛擬電廠、新型儲能等新型主體參與系統調節。

2月,國家能源局在京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會議信息顯示,我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增長提速。根據各省級能源主管部門上報的數據,截至2022年底,全國已投運新型儲能項目裝機規模達870萬千瓦,平均儲能時長約2.1小時,比2021年底增長110%以上。

以鋰離子電池為主,新型儲能技術多元化發展態勢明顯。截至2022年底,全國新型儲能裝機中,鋰離子電池儲能占比94.5%、壓縮空氣儲能2.0%、液流電池儲能1.6%、鉛酸(炭)電池儲能1.7%、其他技術路線0.2%。

從2022年新增裝機技術占比來看,鋰離子電池儲能技術占比達94.2%,仍處于絕對主導地位,新增壓縮空氣儲能、液流電池儲能技術占比分別達3.4%、2.3%,占比增速明顯加快。此外,飛輪、重力、鈉離子等多種儲能技術也已進入工程化示范階段。

另據研究機構EVTank、伊維經濟研究院聯合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共同發布的《中國鋰離子電池行業發展白皮書(2023年)》,2022年,全球鋰離子電池總體出貨量957.7GWh,同比增長70.3%。從出貨結構來看,儲能電池增速已超動力電池:全球汽車動力電池出貨量為684.2GWh,同比增長84.4%;儲能電池出貨量159.3GWh,同比增長140.3%;小型電池出貨量114.2GWh,同比下滑8.8%。

附件:新型儲能標準體系表.doc

[責任編輯:林音]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儲能電池
新能源
儲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