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O Berlin 2022,圖片來源:蔚來汽車
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一個明顯的趨勢是,新勢力與傳統新品牌的“戰火”蔓延至了資本市場。
傳統新品牌的勢起、其他新勢力后來追上,改變了新能源汽車格局,從蔚小理“三足鼎立”走向“百花齊放”。尤其是傳統新品牌,銷量高漲的同時,還打開了造“流量”大門,引發資本關注。由此,新勢力的投資價值被打了折扣。
新勢力與傳統新品牌之間的融資爭奪戰已經打響。為了得到投資者青睞,保持高流量,持續講“好故事”“新故事”,成為了新能源品牌發展中的一大重任。
新勢力:繼續書寫“新故事”
當核心優勢減弱后,當市場大環境變差后,當傳統新品牌崛起后,即使是頭部新勢力,也亟需書寫新的“故事”繼續留住投資者。
深諳資本“玩法”的新勢力,從造車延伸出的“故事”情節更為跌宕起伏,內容更為豐富多元,涉及多項新業務拓展、投資等各個板塊,并許下了宏大的目標。比如蔚來計劃到2030年躋身全球前五,年銷量超500萬輛;理想是希望在智能電動汽車領域,到2025年成為中國第一,2030年全球第一。
為了實現目標,蔚來將“故事”講到了歐洲市場。日前,蔚來宣布進入歐洲四大市場,將采取訂閱制服務。訂閱制服務是指用戶可以按月訂閱蔚來的整車和服務,訂閱期限從1個月到60個月。創始人李斌表示,在歐洲大部分國家,使用權、高端車加上訂閱是主流趨勢。
訂閱制服務的能量到底有多大尚未可知,但蔚來讓大家尤其是資本市場看到,是“真懂”歐洲本土消費者的用車習慣。
換電技術是蔚來保證“歐洲之行”順利展開的重要“武器”。蔚來認為,歐洲消費者對換電服務接受度較高,數據顯示,超九成挪威當地的蔚來用戶選擇了租用電池。還可降低用戶前期用車成本,增加市場競爭力。
蔚來進軍歐洲市場,前提投入不菲,至少建設換電站成本就不會?。ㄎ祦泶饲氨硎緭Q電站成本150萬-200萬)。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蔚來的現金儲備是540余億元。最近,蔚來將業務又拓展到了“自建電池”領域,計劃投資20億元成立電池公司。如果不持續融資,似乎堅持不了幾回。
相比蔚來的新業務還停留在地面,小鵬已向空中邁進,同時向特斯拉看齊,聚焦智能機器人和自動駕駛技術。日前的“1024”科技日上,小鵬展示了迭代至PX2版本的智能機器人,并正在面向大規模量產進行設計研發。
小鵬的飛行汽車已迭代至第五代,10月時,匯天旅航者X2在海外實現首次飛行。對于布局飛行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解釋是,預計2025年~2030年,在省與省之間、不同城市與不同城市之間的郊區,會有100~200公里的距離將依賴于飛行來實現。不過,就中國市場,因航空管制等原因普及難度較大。
無論是智能機器人還是飛行汽車,是小鵬未來賺錢的新業務?,F階段,小鵬最大的依仗是自動駕駛。今年8月時,小鵬宣布建成中國最大的自動駕駛智算中心“扶搖”,可將自動駕駛核心模型訓練時長從7天,縮短至1小時內。據小鵬預測,公司到2025年每年算力費用將超過10億元。
剛上市不久的零跑,則在講電池技術的“故事”。零跑在今年4月發布了CTC技術,為國內首款可量產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
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報告顯示,目前動力電池PACK技術經歷了大模組電池包、CTP電池包和如今的CTC三個階段。零跑CTC技術通過結構、氣密性、工藝等方面的優化,減少了20%的零部件數量,同時增加14.5%的電池布局空間,并幫助整車實現續航里程提升10%。
和上述三家新勢力相比,理想在拓展新業務方面顯得較為謹慎,這也是其財報更為好看,經營虧損更低的原因。理想因為走的“穩”,被部分資本看好。而未上市的其他新勢力,也在積極“講故事”爭取資本市場的支持。
傳統新品牌:加入講“故事”行列
所謂酒香也怕巷子深,為提高估值,傳統新品牌借鑒新勢力的營銷路線,持續提高曝光度,包裝美化自己,營造一種“流量高、業務強”的既視感,為沖擊IPO做準備。
有證券分析師對蓋世汽車表示,對于“流量高”、會講“故事”的企業,資本市場會更“偏愛”一點。目前,較為看好廣汽埃安、阿維塔以及極氪,一方面是背靠大股東,交付量有保障,另一方面是因為“高流量”。
似乎,埃安品牌已經抓住了投資者的“心理”,從宣布混改后,就一直置身于“聚光燈”下。完成混改,銷量增長,融資進展,開展新業務等,幾乎都會對外公開宣傳。
計劃打造能源生態全產業鏈條,是廣汽埃安著力在講的“新故事”。今年來,埃安一步步構建能源上下游產業鏈閉環。3月自研動力電池試制線項目開建;7月成立能源科技公司;8月設立電驅科技公司;與贛鋒鋰業在鋰資源開發等領域展開合作;成立電池科技公司……
廣汽埃安自產自研電池可保障電池供應安全,降低整車成本。目前,電池占整車成本的40%-60%,且受原材料上漲、供應緊張等因素影響,仍有不斷上漲趨勢。掌握了三電核心技術,有利于廣汽埃安的長遠健康發展。對資本而言,這可強化埃安市場競爭力。
日前,廣汽埃安完成A輪融資,有消息稱也是其IPO前最后一輪融資,投后估值破千億元,幾乎可等同于部分上市車企的市值??梢?,資本市場對廣汽埃安的看好。
傳統車企中,最會講故事的企業之一,非吉利莫屬。業內人士認為,吉利躋身“百萬俱樂部”,成為頭部中國品牌,離不開營銷的助力。旗下新能源品牌極氪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從成立之初就開始預熱,并創新營銷策略和“玩法”。
極氪品牌提出了“共創共投”模式,首輪融資就獲得了英特爾、寧德時代、B站等入股,投后估值超600億元。同時,在宣傳上強化新能源、智能化屬性,強調是基于SEA浩瀚架構打造,將與Mobileye聯合開發全新一代EyeQ5算力系統,第二款車型極氪009首搭寧德時代麒麟電池。當然,持續增長的銷量是基本,極氪001前三季度累計銷量達到4.5萬輛。
自從有了阿維塔科技,長安這家“工程師”企業也開始走向“流量”之路,向資本市場靠攏。因是由“長安+華為+寧德時代”合資共研,阿維塔自出生起就自帶流量。阿維塔11還未交付,訂單量就已破萬。不過,相較埃安和極氪,阿維塔尚未接受市場驗證,所以估值剛破百萬。
另外,智己、嵐圖以及長城的沙龍品牌等,為了IPO計劃,都有類似動作。
新勢力VS傳統新品牌,投誰?
新能源汽車賽道融資的下半場,隨著眾多傳統新品牌的入局,競爭變得激烈。對于投資人來說,新一輪的押注開始了。是繼續投資新勢力,還是轉向傳統新品牌,成為值得評估的事情。
相對而言,新勢力從一開始就依賴融資生存,與資本牽扯更為緊密,繼續爭取資本圈的支持就占了些許優勢。但問題是,受市場大環境情緒低迷影響,“大家拿著錢不敢輕易投資,怕虧損”,有知情人士表示。相比已上市的蔚小理和零跑融資渠道較為廣闊和多元,未上市的新勢力融資環境要惡劣些。今年來,新勢力整體融資頻率和金額相對往年變少。
一個明顯的變化是,為了獲得投資,新勢力有在向國有資本靠攏。新勢力與國資的雙向奔赴中,最具代表的一個合作是蔚來與合肥,前者中國總部落地合肥,后者為其投資70億元,目前在共建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區。另外,小米汽車與北京也是一場雙贏,小米汽車生產基地之一落地北京后,入選了北京市重點工程項目。但更多的新勢力,尤其是尚未IPO的非頭部,罕有獲得國有資本青睞。
因為,國資與有國企背景的車企構成了“同盟”,“近期國企的新能源在一級市場融資消息較多,所以國資參與多”,有證券人士分析。以剛完成A輪融資的埃安為例,領頭的人保資本,跟投的南網能創、國調基金、深創投均屬于國資。此前,阿維塔、智己等融資背后的投資人,均有國資的身影。
和新勢力對比,有相關人士表示,有國企背書的新能源品牌“投資風險相對要低一些”。他透露,埃安、阿維塔、智己等也被投行或金融機構看好。極氪則因為背靠吉利,熱度較高,市場表現較好,也成為了資本的投資對象。
勢頭發展強勁的新勢力應也不會缺投資人。投資基本是“廣撒網”,一旦一家企業成功IPO就可帶來高回報率,一般都能填補上其他失敗投資帶來的虧損。正因如此,哪吒汽車在7月完成了D3輪融資,融資金額超過30億元,投資人包括深創投、前海母基金等國資背景企業。
如果您是投資人,新勢力VS傳統新品牌,您會為誰“掏錢”?